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激光技术创新企业的海目星,在其2023年年报中宣告,不仅在工业激光领域实现创新突破,还积极开拓了公司业绩增长的新动能:通过自研激光器切入了医疗激光产业。
4月12日晚间,海目星(股票代码:688559.SH)披露2023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05亿元,同比增长17.03%,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3.22亿元,期末在手订单约为75亿元。
海目星表示,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增长主要系2022年产生的动力电池激光装备增量订单集中验收,3C消费电子激光装备订单增加以及光伏行业激光装备首次大规模验收所致。
在激光设备行业开启技术内卷的背景下,海目星依靠技术领先优势,积极打造以激光技术为核心的多元业务矩阵,这份成绩单凸显了公司作为行业龙头的韧性,医疗激光新业务的开拓也为公司未来高速成长带来更多支撑。
资料显示,海目星成立于2008年。十五年来,公司通过研发创新,实现了用激光技术对传统制造技术的迭代创新,并成功切入了3C、锂电、光伏等多个领域。
基于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及持续深耕行业的经验积累,海目星得以紧贴技术迭代趋势,根据拟拓展行业的发展趋势,精准把握下游客户的痛点,并针对性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助力客户降本增效。这种典型的竞争优势让公司通过多行业应用场景突破,实现了行业周期穿越。
据了解,海目星2020年底才开始布局光伏激光领域,不到两年时间就以黑马之姿,打破了光伏激光领域里帝尔激光一家独大的局面。2022年,海目星通过行业首创 Topcon 激光 SE 一次掺杂设备成功切入光伏行业,并通过不断进行材料和工艺优化,持续为下游客户实现提质增效。
领先的技术优势让公司的产品在光伏产业内迅速形成优势口碑。短短两年间,公司的TOPCon激光SE一次掺杂设备订单已超 300GW,拿下4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功逆袭为国内光伏激光设备的双寡头之一。
而海目星还在持续地提升技术、创新产品。在光伏激光新产品开拓上,目前激光烧结(LAS)设备已实现批量出货;BC电池激光开模设备,实现了高效、高精度和低损伤加工的工艺突破,已在部分客户端进行批量验证;Topcon 电池双面 POLY 图形化技术关键技术已实现突破性进展,该项技术的量产有望助力公司在光伏领域产品实现接力式增长。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光伏产业从P型电池到N型电池转型是大势所趋,而TOPCon将成为技术迭代的主流方向。海目星已在该领域筑起护城河,并与头部客户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光伏行业转型升级红利的第一梯队受益者。目前,海目星在光伏领域的战略布局正进入变现期,未来的成长空间已打开。
在更具优势的锂电领域,海目星也走在行业技术创新的前列。报告期内,公司的固态电池设备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开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国内固态及准固态电池中试产线的多种设备和产线的交付及生产,其中有部分设备已经实现了480瓦时/KG的电池量产及销售。
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主流方向,无论国内市场还是海外市场,呼声都很高。海目星在这一方向上实现突破,无疑是又一次精准踩在了行业转型的风口之上。这种超前的战略布局能力既是公司自带的基因,也是推动其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除了在工业激光这一传统优势领域持续发力之外,2023年,海目星还拓展了医疗激光业务,成功研发并即将推出新型高功率长波长可调谐中红外飞秒激光器。据介绍,该款产品具有全球开创性,其采用光参量放大技术结合宽带隙高性能的非线性晶体,在全球首次实现瓦量级平均功率及5-11μm自由调谐长波长中红外飞秒脉冲输出,将近红外到中红外飞秒激光的转换效率提升了一个数量级。
目前,公司方面正在准备申请二类及三类医疗器械相关证书。其医疗适用范围和应用前景主要包括:胶原再生类年轻化医美应用、皮肤剥脱式和非剥脱式微创治疗、角膜微创切割和移植、动脉粥样硬化微创消融、胰腺肿瘤选择性消融等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该款中红外飞秒激光器产品属于全球开创性产品,目前全球尚无对标产品。这也意味着,海目星不仅在工业激光领域实现了设备端工艺创新,还通过激光器的自主研发解锁了医疗激光领域,进一步拓展了产业宽度。这将助力公司抢占千亿级的医疗激光新蓝海的市场先机,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横向对比来看,海目星成立时间在行业中不算长,但发展迅猛,前瞻性战略眼光和持续的技术创新是其业绩持续增长的动能。正如海目星《致股东》中所言,海目星一直在踏浪而行,不断创新,未来公司还将继续在创新之路上高歌猛进,医疗激光、固态电池、钙钛矿、新型显示等更多市场空间巨大的领域正在逐一开拓中。
球王会官方